软骨肉瘤 ( chondrosarcom )
解释 收起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系起源于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它产生软骨基质。1955年Lichtenstein报道了一组起源于骨膜的软骨肿瘤,并命名为骨膜软骨肉瘤,1958年Jaffe又提出皮质旁软骨肉瘤的概念。从软骨肉瘤发生部位来看,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前者发生于骨髓腔或皮质内部,后者发生于骨膜下皮质或骨膜。根据肿瘤的发展过程又可分为原发及继发两种。原发性软骨肉瘤很少见,生长在骨中心部位,常见于儿童,发病年龄早,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继发性软骨肉瘤由良性肿瘤如骨软骨瘤或内生性软骨瘤病恶变引起,又可分为髓内型(由内生性软骨瘤发生)和表面型(由骨软骨瘤发生),发病较晚,发展缓慢,预后稍佳,占软骨肉瘤的4%。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1)好发人群:原发性软骨肉瘤,好发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40~50岁,男女比例为1.5:1,继发性软骨肉瘤一般为3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见。
    (2)发生部位:原发性软骨肉瘤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的干骺端最为多见。其他如肋骨、髂骨、肩胛骨或胸骨等亦有发病。发生于短骨者少见。继发性软骨肉瘤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肩胛骨、股骨及肱骨。
    (3)既往史:Oilier患者(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炎)或Maffucci综合征(多发性软骨瘤和血管瘤)是软骨肉瘤发生的高危因素,比正常人群多,常发生于30~40岁。
    (4)症状:原发性软骨肉瘤主要症状为钝性疼痛,可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轻重取决于肿瘤分级,高度恶性的生长迅速的肿瘤,可有剧痛;低度恶性的无痛肿瘤更易见于老年,可并发髋痛和肿胀。骨盆肿瘤可见尿频或梗阻,易造成“腹股沟肌牵拉”感的假象。继发性软骨肉瘤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周围皮肤无红、热现象,临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如刺激压迫神经则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位于胸腔和骨盆的肿瘤,一般难以发现,直至肿瘤压迫内脏,产生相应症状后才被发现。
    2.查体要点注意肿块的部位、大小、质地、压痛等,肿瘤影响邻近关节使之活动受限,继发性软骨肉瘤局部扪及肿块,但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可有充血、红、热现象。

    软骨肉瘤是指来源于软骨细胞的原发恶性肿瘤,是仅次于骨肉瘤的常见恶性骨肿瘤。这类肿瘤可以按其发生的准确部位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皮质旁软骨肉瘤;按发生情况分为原发软骨肉瘤和继发软骨肉瘤;按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软骨肉瘤;按不寻常的组织学特点分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和间叶细胞软骨肉瘤。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临床表现 展开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5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6 流行病学 展开
7 预后评价 展开
8 实验检查 展开
9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0 最新进展 展开
11 诊断要点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预防 展开
15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症状 展开
17 并发症 展开
18 相关课件 展开
19 相关药品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